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间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含地下变配电间的矿山法隧道,包括变配电间,所述变配电间的左侧顶端固定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远离变配电间的一端位于地平线的外部,所述出风管内安装有送风机,所述变配电间的右侧底端固定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远离变配电间的一端位于地平线的外部,所述进风管内安装有引风机。该含地下变配电间的矿山法隧道,引风机将外部的空气通过进风管送进变配电间内,通过送风机将潮湿的空气从出风管内排出,同时风扇沿着丝杆的轴向移动,通过风扇对变配电间内角落进行吹风,使空气循环更加彻底,从而避免变配电间内的电器元件发生故障,保证变配电间内的电器元件安全运行。
公开号:CN214330695U
申请号:CN202023053511.XU
申请日:2020-12-17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王金丽
申请人:王金丽;
IPC主号:E21F17-06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含地下变配电间的矿山法隧道。
[n0002] 隧道内部具有很多设备需要供电,目前,对于长度不大于1.3公里的隧道,可在入口或出口处设置一座变配电所为隧道供电;对于长度为1.3~3公里的隧道,一般在入口和出口处各设置一座变配电所为隧道供电;而对于长度大于3公里的隧道,则需在隧道内设置地下变配电所。现行业内对于隧道内地下变配电所的设置方式并无明确做法。
[n0003] 针对上述缺点,中国已授权实用新型公开号:CN211737144U中公开了一种含地下变配电间的矿山法隧道,该矿山法隧道将地下变配电间结构设置于横通道内,与横通道合建,节约用地,电缆由地面通过电缆引入井直接接入地下变配电间,施工便利,节约投资,值得大范围推广;
[n0004]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的结构设计,由于隧道内部空气潮湿,会引起变配电间内电器元件发生故障,故而不能保证安全工作的缺点。
[n0005]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n0006]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含地下变配电间的矿山法隧道,以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含地下变配电间的矿山法隧道内的变配电间内部空气潮湿,会引起变配电间内电器元件发生故障,故而不能保证安全工作的缺点。
[n0007] (二)技术方案
[n0008]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n0009] 一种含地下变配电间的矿山法隧道,包括变配电间,所述变配电间的左侧顶端固定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远离变配电间的一端位于地平线的外部,所述出风管内安装有送风机,所述变配电间的右侧底端固定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远离变配电间的一端位于地平线的外部,所述进风管内安装有引风机,所述变配电间的内底壁左侧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主动齿轮;
[n0010] 所述主动齿轮的上方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左端通过轴承与变配电间的左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丝杆的右端贯穿螺纹孔并通过轴承与变配电间的右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丝杆的外表面固定有从动齿轮,所述安装块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风扇,所述风扇远离安装块的一侧固定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上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内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左端与变配电间的左侧内壁固定,所述导向杆的右端贯穿导向孔并与变配电间的右侧内壁固定。
[n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引风机的上方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与进风管的内壁固定,设置过滤网能够避免外部杂物通过引风机从进风管吸入。
[n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丝杆的外表面固定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从动齿轮的右侧,设置限位块能够对安装块的移动距离进行限制。
[n0013]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管与变配电间相连通,所述出风管与变配电间相连通。
[n0014] 进一步的,所述丝杆与螺纹孔相适配,所述导向杆与导向孔相适配。
[n0015] 进一步的,所述风扇位于主动齿轮的上方,所述活动块远离风扇的一侧与变配电间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n0016] 进一步的,所述从动齿轮位于丝杆的外表面左侧,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
[n0017] 工作原理,该含地下变配电间的矿山法隧道,在空气潮湿的情况下,打开引风机将外部的空气通过进风管送进变配电间内,通过送风机将潮湿的空气从出风管内排出,同时打开电机带动主动齿轮旋转,主动齿轮通过与从动齿轮啮合使丝杆旋转,丝杆在旋转的过程中与安装块上的螺纹孔配合,使安装块带动前后两侧的风扇沿着丝杆的轴向移动,通过风扇对变配电间内角落进行吹风,使空气循环更加彻底,从而避免变配电间内的电器元件发生故障,保证变配电间内的电器元件安全运行。
[n0018]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n0019] (三)有益效果
[n0020]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含地下变配电间的矿山法隧道,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n0021] (1)、该含地下变配电间的矿山法隧道,引风机将外部的空气通过进风管送进变配电间内,通过送风机将潮湿的空气从出风管内排出,同时风扇沿着丝杆的轴向移动,通过风扇对变配电间内角落进行吹风,使空气循环更加彻底,从而避免变配电间内的电器元件发生故障,保证变配电间内的电器元件安全运行。
[n0022] (2)、该含地下变配电间的矿山法隧道,设置限位块能够对安装块的移动距离进行限制,设置过滤网能够避免外部杂物通过引风机从进风管吸入。
[n0023]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含地下变配电间的矿山法隧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n0024]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含地下变配电间的矿山法隧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n0025]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含地下变配电间的矿山法隧道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n0026]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含地下变配电间的矿山法隧道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n0027] 图5为本实用新型含地下变配电间的矿山法隧道的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n0028] 图中:1、变配电间;2、出风管;3、送风机;4、进风管;5、引风机;6、电机;7、主动齿轮;8、安装块;9、螺纹孔;10、丝杆;11、从动齿轮;12、风扇;13、活动块;14、导向孔;15、导向杆;16、过滤网;17、限位块。
[n002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n0030] 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含地下变配电间的矿山法隧道;
[n0031] 根据图1-3所示,包括变配电间1,变配电间1设置与隧道的内部,变配电间1的左侧顶端固定有出风管2,出风管2与变配电间1相连通,出风管2远离变配电间1的一端位于地平线的外部,并与外部相连通,出风管2内安装有送风机3,送风机3将潮湿的空气从出风管2内排出,变配电间1的右侧底端固定有进风管4,进风管4与变配电间1相连通,进风管4远离变配电间1的一端位于地平线的外部,并与外部相连通,进风管4内安装有引风机5,引风机5将外部的空气通过进风管4送进变配电间1内,变配电间1的内底壁左侧固定有电机6,电机6为正反转电机,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有主动齿轮7;
[n0032] 根据图4-5所示,主动齿轮7的上方设置有安装块8,安装块8上开设有螺纹孔9,螺纹孔9内设置有丝杆10,丝杆10的左端通过轴承与变配电间1的左侧内壁转动连接,丝杆10的右端贯穿螺纹孔9并通过轴承与变配电间1的右侧内壁转动连接,丝杆10与螺纹孔9相适配,丝杆10在旋转的过程中与安装块8上的螺纹孔9配合,使安装块8带动前后两侧的风扇12沿着丝杆10的轴向移动,丝杆10的外表面固定有从动齿轮11,从动齿轮11位于丝杆10的外表面左侧,主动齿轮7与从动齿轮11啮合连接,安装块8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风扇12,风扇12位于主动齿轮7的上方,通过风扇12对变配电间1内角落进行吹风,使空气循环更加彻底,风扇12远离安装块8的一侧固定有活动块13,活动块13远离风扇12的一侧与变配电间1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活动块13上开设有导向孔14,导向孔14内设置有导向杆15,导向杆15的左端与变配电间1的左侧内壁固定,导向杆15的右端贯穿导向孔14并与变配电间1的右侧内壁固定,导向杆15与导向孔14相适配,导向杆15与导向孔14的配合,使风扇12避免跟随丝杆10转动;
[n0033] 根据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引风机5的上方设置有过滤网16,过滤网16与进风管4的内壁固定,设置过滤网16能够避免外部杂物通过引风机5从进风管4吸入;
[n0034] 根据图4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丝杆10的外表面固定有限位块17,限位块17位于从动齿轮11的右侧,设置限位块17能够对安装块8的移动距离进行限制。
[n0035]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n003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Claims (7)
[0001] 1.一种含地下变配电间的矿山法隧道,包括变配电间(1),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配电间(1)的左侧顶端固定有出风管(2),所述出风管(2)远离变配电间(1)的一端位于地平线的外部,所述出风管(2)内安装有送风机(3),所述变配电间(1)的右侧底端固定有进风管(4),所述进风管(4)远离变配电间(1)的一端位于地平线的外部,所述进风管(4)内安装有引风机(5),所述变配电间(1)的内底壁左侧固定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有主动齿轮(7);
所述主动齿轮(7)的上方设置有安装块(8),所述安装块(8)上开设有螺纹孔(9),所述螺纹孔(9)内设置有丝杆(10),所述丝杆(10)的左端通过轴承与变配电间(1)的左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丝杆(10)的右端贯穿螺纹孔(9)并通过轴承与变配电间(1)的右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丝杆(10)的外表面固定有从动齿轮(11),所述安装块(8)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风扇(12),所述风扇(12)远离安装块(8)的一侧固定有活动块(13),所述活动块(13)上开设有导向孔(14),所述导向孔(14)内设置有导向杆(15),所述导向杆(15)的左端与变配电间(1)的左侧内壁固定,所述导向杆(15)的右端贯穿导向孔(14)并与变配电间(1)的右侧内壁固定。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地下变配电间的矿山法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机(5)的上方设置有过滤网(16),所述过滤网(16)与进风管(4)的内壁固定。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地下变配电间的矿山法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10)的外表面固定有限位块(17),所述限位块(17)位于从动齿轮(11)的右侧。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地下变配电间的矿山法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4)与变配电间(1)相连通,所述出风管(2)与变配电间(1)相连通。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地下变配电间的矿山法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10)与螺纹孔(9)相适配,所述导向杆(15)与导向孔(14)相适配。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地下变配电间的矿山法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12)位于主动齿轮(7)的上方,所述活动块(13)远离风扇(12)的一侧与变配电间(1)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地下变配电间的矿山法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轮(11)位于丝杆(10)的外表面左侧,所述主动齿轮(7)与从动齿轮(11)啮合连接。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14330695U|2021-10-01|一种含地下变配电间的矿山法隧道
CN209608177U|2019-11-08|一种智能开关柜
CN210061960U|2020-02-14|一种电缆冷却装置
CN110148898A|2019-08-20|一种高安全性的多孔电力配网交接箱
CN206108580U|2017-04-19|一种移动式电缆收放卷绕箱
CN202206295U|2012-04-25|一种集成化的高压变频器
CN206806969U|2017-12-26|一种带有除湿装置的电缆分支箱
CN208226392U|2018-12-11|一种吸盘机用电源箱
CN101155649A|2008-04-02|气动式通风管道清洁器
CN111211491A|2020-05-29|一种使用方便的电力配网自动化设备用管理柜
CN209860397U|2019-12-27|一种具有防触电装置的高压开关柜
CN204619647U|2015-09-09|一种脉冲式滤筒除尘通风装置
CN214479004U|2021-10-22|一种智能环保箱变的通风结构
CN214046237U|2021-08-24|一种废水处理站的机电系统
CN211012360U|2020-07-14|一种对冲式双面胶干燥机
CN212296455U|2021-01-05|一种煤矿井下通风装置
CN209730690U|2019-12-03|一种高架桥梁用电缆引下钢槽
CN2893073Y|2007-04-25|陵墓考古展示设施
CN212486238U|2021-02-05|一种拆装便捷的防爆电机保护装置
CN210317389U|2020-04-14|一种矿井通风除尘装置
CN209402004U|2019-09-17|一种高低压开关控制设备
CN212027849U|2020-11-27|一种煤矿采掘用井下通风装置
CN203286703U|2013-11-13|一种空气调节设备
CN205577512U|2016-09-14|新型主控设备房
CN210898114U|2020-06-30|一种电力设施保护智能提示设备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2-10|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2021-12-10|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26 Address after: 075000 No. 1-17, Xuanshun 2nd Street, Beijing zhang'ao Park, Xuanhua District, Zhangjiakou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angjiakou Tuda Engineering Desig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220 No. 148 Qianjin Road, Haizh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Wang Jinli |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3053511.XU|CN214330695U|2020-12-17|2020-12-17|一种含地下变配电间的矿山法隧道|CN202023053511.XU| CN214330695U|2020-12-17|2020-12-17|一种含地下变配电间的矿山法隧道|
[返回顶部]